14
2025-10

交通强市 | “2小时重庆”交通圈基本建成 加快实现6小时北上广

   10月13日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(第二十场)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重庆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成效。

11.png

新闻发布会现场。

发布人

何   庆 市交通运输委主任

万雅芬 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

陈永忠 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

任洪涛 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

郝   祎 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

杨   夏 重庆邮政管理局副局长

主持人

张   琼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市政府新闻办主任

   市交通运输委主任何庆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党中央、国务院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京津冀、粤港澳、长三角并列为全国交通4极,定位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。

   重庆大力实施交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,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“十四五”规划的28项主要指标中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22项指标已提前完成,剩余6项指标都能在今年底全面完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交通年均投资迈上1000亿元台阶,年均增长约6%。我市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建成,交通运输服务品质、运行效率、安全韧性大幅提升,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实现。

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成型

   “2小时重庆”交通圈基本建成,全市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19.4万公里,较“十三五”末新增约1.4万公里,基本形成发达的快速网、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。

   铁路方面,营业里程达到3130公里,其中高铁达到1356公里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加了517公里,增长62%,渝东北、渝东南相继实现了高铁零的突破,相继迈入高铁时代。重庆东站建成投用,中心城区到黔江缩短至1小时通达。

   公路方面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02公里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了1300公里,增长38%。城口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,全面实现全市“县县通高速”。新改建普通公路2万公里,实现87%的乡镇通三级路、98%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,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”成为历史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
1760490891667.jpg

城开高速公路。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 供图

   水运方面,构建以水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,全市可通航1000吨以上船舶的航道里程达到1140公里,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.3亿吨、增长10%,居全国内河前列,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。

   民航方面,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,以及万州、黔江机场T2航站楼,全市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408万人次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81%。

“人享其行”出行服务更加便捷

   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基本民生,出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,围绕“成渝1小时通达、市域2小时畅行、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”这个目标,持续提升运输服务品质。

   在链接全球方面,织密空中丝绸之路,实际在飞国际(地区)客运航线35条,覆盖欧、美、澳等全球主要地区。

   在联通全国方面,建成郑渝等7条高铁,新开工成渝中线等5条高铁,加快实现高铁1小时成都、3小时周边省会、6小时北上广。

1760490977504.jpg

成渝高铁。市交通运输委供图

   在畅联市域方面,建成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、黔江至石柱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,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到渝东南、渝东北2小时可达,渝东北到渝东南高速公路直联。

   在服务民生方面,保留开行部分“绿皮火车”,成为群众生产生活出行、游客追寻“慢时光”的宝藏线路;“背篓专线”“背篓轮渡”成为老百姓的“幸福车船”;“响应公交”“小巷公交”穿街走巷,畅通了公交末端微循环。

“物畅其流”货物运输更加高效

   围绕“国内1天送达、周边国家2天送达、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”这个目标,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,有力保障“重庆造”穿山越海。

   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,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,全市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产业园区中有60%具备铁路运输服务,规划的10个铁水联运港已经建成投用7个,铁路进港率居全国内河前列。江北机场2024年完成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9位,为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提供高效物流支撑。

   市交通运输委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:

   ●2024年全市铁水联运货运量占比达到10%,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到13.4%,优于全国平均水平0.7个百分点。

   ●试点开行“千里轻舟”货运班轮航线8条,助推江铁海联运发展,有效降低相关企业物流成本。

   ●开工建设重庆航运服务业集聚区,打造航运贸易服务新高地,为航运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。

   ●还创新打造“邮运通”城乡寄递新品牌,快递从县城到农村配送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,部分区域实现“半日达”。

1760491084267.jpg

“邮运通”大足区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。刘洋 摄

   ●创新“无人机送快递”等寄递新模式,搭建起“天上飞、地下跑、村里通”的城乡立体物流网,降低农资运输物流成本20%以上。

行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备

   数字交通成效初显,“渝运安”等3个应用上线实战实效。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,建成一批智慧高速、智慧航道等智慧基础设施,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效率提升20%,嘉陵江、乌江船舶过闸时效提升30%以上。

   绿色转型有力推进,渝黔桂高速公路“氢走廊”建成投用,淘汰了老旧营运货车2万多辆,中心城区新增及更新电动公交车、出租车占比达到100%。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水污染物“零排放”,并在长江干线推广,港口岸电使用量保持全国内河前列。

   交通安全韧性持续提升,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提前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,为农村地区群众出行增强了安全保障。

   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构建,“大综合一体化”交通管理体制持续巩固,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等19个“川渝通办”事项实现线下“异地可办”、线上“全程网办”。“信用+交通出行”等一批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,交通运输企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。

   下一步,市交通运输委将全力做好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,努力实现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美好愿景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当好开路先锋。

55.png

张琼主持新闻发布会。